作為一個在過去五年間幾乎評測過所有旗艦手機的科技評論者,每當拿到一款新機,我總是既興奮又懷疑。就在一週前,Apple 寄給我全新的 iPhone 17,我沒有像往常那樣做快速開箱,而是立刻把它當作主力機使用。我用它錄了姪女的生日派對、在通勤途中串流看《The Bear》,甚至臨時主持了一場工作視訊會議。經過完整七天的體驗後,以下是我對這款售價 799 美元 的 iPhone 17 的真實評價。
讓我愛上 iPhone 17 的最佳特色
💰 在漲價時代仍維持 799 美元的穩定售價
2025 年多數旗艦手機都調漲了價格(iPhone 17 Pro 起價已達 999 美元),但 Apple 卻維持 iPhone 17 的售價在 799 美元。這是自 iPhone 12 以來連續第六代保持相同價格。考慮到 Apple 一向提供 3 至 4 年的長期系統更新支援,這樣的價格穩定性是一大優勢。
相同價位的 Android 手機往往在材質或軟體支援上有所妥協,但 Apple 並沒有在這方面讓步。
📂 預設 256GB 儲存空間——終於夠用了
多年來,我總是開玩笑說「128GB 的 iPhone 只夠放咖啡廳照片」。現在終於不同了。
iPhone 17 標配 256GB 容量,對於錄製 4K 影片或下載整季劇集來說簡直是革命性改變。上週末我錄了 45 分鐘的 4K 生日影片,仍有 180GB 可用空間。再也不用在派對中途刪 App 或舊影片來騰位置了。
🎥 Center Stage 前鏡頭——視訊通話與內容創作更出色
我雖然不常自拍,但視訊會議卻幾乎天天進行。
新的 1800 萬畫素 Center Stage 前鏡頭 帶來顯著差異。相比 iPhone 16,它畫面更銳利、更廣,且不論直握或橫握,都能自動追蹤人物。
我甚至邊煮晚餐邊開會,鏡頭依然穩穩把我置中。這讓會議過程更自然、不尷尬。
⚡ 120Hz 螢幕更新率——前所未有的流暢
Apple 終於在標準版 iPhone 上加入 120Hz 螢幕。
這不只是「加分項」,而是令人上癮的體驗。滑 Instagram、切換 App、玩遊戲都極度順滑。
使用一週後再回到 iPhone 16 的 60Hz,感覺就像慢動作一樣。這是那種「一旦體驗,就回不去了」的升級。
🌙 夜拍表現超越對手
我在夜間散步時將 iPhone 17 與 Galaxy S25、Pixel 10 比較拍照,結果 iPhone 17 取勝。
它能捕捉樹皮紋理、柔和陰影與暖色光線的細節,甚至與 iPhone 17 Pro 的差距也不大。
無論是夜晚聚餐、演唱會還是夕陽漫步,iPhone 17 的夜拍表現堪稱一流。
🚀 A19 晶片——速度快、穩定又涼爽
Apple 手機本來就不容易卡頓,但 全新的 A19 晶片 再次提升了表現。
我以最高設定玩《暗黑破壞神:永生不朽》時毫無掉幀,甚至能用 iMovie 剪輯 10 分鐘 4K 影片而不過熱。
這種穩定性意味著它至少能順暢使用到 2026 年甚至更久。

讓我不滿意的幾個缺點
🤖 缺乏 AI 功能
這是我最大的失望。
隨著 Android 手機的 AI 功能爆發——例如 Pixel 10 的「完美合照(Best Take)」與文字修圖——我原本以為 Apple 會跟進。
然而 iOS 26 並未增加太多 AI 功能。
如果你對 AI 體驗期待很高,iPhone 17 顯得落後一步。
🔍 變焦拍攝力不足
與配備長焦鏡頭的 Pixel 10 不同,iPhone 17 僅靠裁切 4800 萬畫素主鏡頭達成變焦效果。
在 10 倍放大時,畫面會顯得柔糊、拉伸,而 Pixel 拍出的城市天際線仍清晰銳利。
若你常拍演唱會、體育賽事或野生動物,這點會讓你失望。
🎬 雙鏡頭錄影功能尚未成熟
Apple 新增了「雙鏡頭同錄」(前後鏡頭同時拍),但畫面配置無法調整——
後鏡頭畫面佔滿螢幕,前鏡頭僅是角落的小視窗。
競品手機可以自由分割或調整大小。
我在登山 vlog 嘗試時,前鏡頭畫面太小幾乎沒用。
整體感覺就像個半成品功能。
iPhone 17 vs. iPhone Air:該買哪一款?
一週使用後,我可以很確定地說:iPhone 17 更值得入手。
它在價格、性能與功能上取得完美平衡,是更聰明的選擇。
iPhone Air 雖然外觀超薄,但代價也高——續航少約 4 小時,鏡頭功能也較單一。
iPhone 17 提供更高性價比。
它不是完美的手機,但若你想要一款:
- 使用多年仍流暢、
- 適合拍照與視訊會議、
- 而且不必花大錢的手機——
那 iPhone 17 就是你該買的那一台。
我已經讓它成為主力機,暫時不打算換回其他手機。
👉 想升級嗎?
建議你先比價並查看舊機回收方案——
以 799 美元的售價來看,iPhone 17 可能是 2025 年最值得入手的旗艦手機。
